疫情這幾年,精致懶宅、戶外運動熱、硬核養生、追求情緒治愈……可以說,年輕人身上從來不缺“既要,也要,還要”的鮮活例子。疫情三年,年輕人既追求居家質量,投影儀和寵物日漸成為高線城市打工人的標配,也渴望郊外放風,在溯溪、徒步、騎行、垂釣、露營中獲得情緒的治愈和釋放。
由此也催生了很多新的風口行業,比如無糖茶、低度酒、復合調味品、方便速食、預制菜等等,很多細分賽道幾乎是從0到1長出來,快速壯大到幾百到千億的市場規模,且仍然保持著快速滲透。
那么,在這些涵蓋吃喝娛樂住行的風口背后,是否存在有共同的邏輯主線?品牌又該如何應對這種流量偏好的變化,實現新生?
奧美影視注意到,由新榜發布的《2023消費趨勢報告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答案參考。
據報告顯示,2022年3月以來,預算在中國消費者購物決策中的優先級(優先考慮預算的人群比例)由64%提升至68%,但對于品質的追求沒有變。換句話說就是人們在品質要求不減的情況下更慎重地衡量支出水平,人們對產品能帶來的附加值、功能性提高了要求。這樣一來,率先被砍掉的支出就是偽需求,消費者會重新思考當下最迫切、短期有精神愉悅、長期值得追求的真需求到底是什么。
奧美影視認為,這就需要我們要有辨別真需求還是偽需求的洞察能力。這幾年,反向旅游就是一個絕佳的案例。熱門景區的人擠人,看人頭而非看風景,早已被多年吐槽,而疫情封控又讓異地旅游成本陡增,那些網紅景點平替城市(例如廣西北海、廣東惠州、福建福州等地都能看海,冬季平均氣溫達到了20度以上)、高星酒店更便宜的小眾旅游路線(如黑龍江到鶴崗,陜西到漢中,新疆到克拉瑪依等)變成了高性價比之選。
近幾年,隨著“精神內耗”話題的持續熱議,消費者更加注重回歸質量,脫離倦怠感的生活。奧美影視認為,也正因為如此那些能直觀帶來身心愉悅的消費品會直接受益。過去一年,圍爐煮茶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、關注綠植/開始陽臺種菜/打造家庭小花園,在直播中關注并打賞修牛蹄/洗地毯/切肥皂/ASMR等視頻作品……無不是這種情緒的反映。這些能明顯提高生活質量、治愈情緒的消費品賽道,甚至可以從0到1跑出來,在疫情期間如雨后春筍大量爆發。
總的來說,奧美影視認為,未來無論是由于疫情期間經濟狀況的波動影響,還是對未來經濟狀況趨于保守判斷,消費者都會更審慎地衡量消費支出水平,脫離倦怠感并投入更有質量的生活體驗。只要我們把握好這條邏輯主線,就能找到更貼切的品牌增長之路。